溫室效應,全球暖化這樣的名詞,多年來已經在媒體及報章雜誌上頻頻出現,我雖然知道這是一個全球各地不斷開發以及現代化所帶來的現象,一個全球氣象及生態的一個危機,但是總覺得不是那麼的迫切,不怎麼放在心上。直到,我看了電影“明天過後”才開始有了正視的意識。
趕緊上網查了一下,理論上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一倍,地球表面的溫度就會上升3度至5度。 聯合國氣候變化跨國組織的研究指出 在過去一百年間,地球平均溫度已上升0.45℃ 公元2030年時地球平均溫度將再上升1℃ 至2100年時則又上升3℃ 。
目前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在不斷的有增無減,樹木雨林也一再的遭人為的濫伐,降低了樹木調節二氧化碳的能力。更令人憂心的是,地球暖化造成的氣候異常,高溫,乾旱使得雨林消失的速度更快,造成了難以阻止的惡性循環。每年新的報告出來,暖化的速度與氣候異常的程度,都比前一年的嚴重許多。像明天過後那樣的景象,所謂的幾百年後將會再度來臨的冰河時期,腳步是不是一再的逼近?幾個世代之後?這輩子遇不到?You never know!!
記得在2004年的Chinesenewsnet中,看到一篇報導,標題為:北極冰融全球暖化導因 學者看法不一。提到2003年9月北極最大的一座冰棚裂成兩半,文中也提到一些跟明天過後片中相同的理論,海平面不斷的上升,人類填海的速度,能及大自然反撲的力量嗎?
這些怵目驚心的報告,與這兩年來自己體驗台灣的天氣變化,不禁在想,身為現在人的我,這樣一個依賴現代科技文明的我,能為自己的未來生活環境,提供多少貢獻?
種樹嗎?我沒有田沒有地?暫時難為。
剛好看到1013期商業周刊提到幾點大家可以參考的,我從讀到這篇文章開始,就常提醒自己盡力做到:
一、 下班電腦關機。 二、 少開車,搭乘大眾運輸系統
三、 隨時保持輪胎在充氣狀態。定期保養引擎。
四、 手機充好電,立刻拔掉充電器插頭。
五、 每天煮東西加鍋蓋。
六、 回收紙。
這樣的報導,讓我想起有一天,我在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等著過馬路,我看著一輛一輛塞在馬路上的車,我發現,80%的車上都只有駕駛一人,15%左右有乘客一名,另外5%有兩名或以上的乘客,(這是我觀察大約50多輛車的結果),爾後又隨機觀察幾次,也都是差不多的比例。這不禁讓沒有汽車的我有點納悶,真的有必要每個人都擁有一輛車嗎?有車的朋友總是跟我說,開車方便嘛!至少下雨天舒適點,出遠門也方便些!好吧,真的那麼需要舒適,那...難道不能共乘嗎?
大家不都一直抱怨油漲價,抱怨景氣差,錢難賺。那怎麼不會想想如何大家共乘,又能省錢,又能節約能源,又能增加同事感情,又能減少廢氣排放,是多麼多贏的做法,但是似乎沒有說少人這麼做。我想,不方便大概是一個最堂而皇之的藉口吧~人類啊~看遠點吧~
2 則留言:
目前看來,我短時間應該是沒有機會開我的車了。你要不要再考慮開我的車通勤,不然你每天騎那麼遠的車,不嫌累嗎?
目前我是不太需要車啦, 因為我現在回宜蘭都搭我弟的車,我媽有幫我弟買一台車...而且我現在應該沒錢養車..有需要再跟你說吧
張貼留言